“一寻亲夫过台湾,打算出门爱借钱。先日话郎容易转,唔知今日见郎难……”一曲流传于闽粤边区的客家民歌《十寻亲夫过台湾》细数客家人前往台湾的路线图,牵起了两岸普通百姓对家庭团聚的执着追求。这份“缘”随徙起,顺歌流,流过背井离乡的岁月,扎根在两岸同胞心中。这份深植于闽台同胞心底的“缘”,如今正由一群年轻的身影用心接续。近日,莆田学院“数”传文承实践队踏访龙岩,在客家祖地的文化印记中,探寻跨越海峡的“五缘”纽带,同闽台缘续一场热烈火花。
“我们山歌团曾数十次赴台巡演,场场爆满,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唱《藤缠树》的时候,满头银发的老人家们都泪落衣襟,事后了解到,他们都是从福建迁徙到台湾谋生的。”客家文化博览园里,客家山歌传承人张冬梅老师回忆到。在过去的几十场演出里,台下坐的有闽西迁台三代后的子孙,也有寻根问祖的青年。一曲乡音,让分离的岁月坍缩成相拥的此刻。



在龙岩的数日探访中,实践队员们的脚步遍布客家文化博览园、思贤小学、虎豹别墅等承载着闽台记忆的角落。队员们用镜头记录下银发老人聆听山歌时的热泪,用纸笔珍藏起两岸学子信件里的真诚问候,更在与客家传承人、老校长的交流中,深切感受到 “五缘” 情谊早已融入血脉的温度。每一次采访、每一段影像,都成为他们解码闽台缘的鲜活注脚,也让这份跨越海峡的牵挂在年轻一代心中愈发清晰。
通讯员 卢佳怡 苏欣萍 黄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