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为积极响应团中央“七彩假期”志愿服务项目的号召,赋能乡村教育振兴,丰富乡村儿童的暑期文化生活,7月2日,莆田学院“E启成长”志愿服务队携手共青团荔城区委、荔城区民政局、荔城区妇联,走进莆田市北高镇山前村,为当地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、寓教于乐的“七彩课堂”活动。活动涵盖文化传承、美育熏陶、科学探索等多元化课程,为孩子们的假期涂抹上缤纷色彩。
文化启智:穿越古今的诗意与密码

图为“诗词猜猜猜”课堂现场。新工科产业学院 供图
活动当天上午九点,山前村委会活动室内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。“诗词猜猜猜”课堂率先开启文化之旅。志愿者们精心准备了写有诗句关键词的卡片,如“明月、故乡”。当志愿者念出关键词,孩子们纷纷瞪大眼睛,小脑瓜飞速运转。“是《静夜思》!”一位小女孩率先抢答成功,兴奋地蹦了起来。随后,她在志愿者的鼓励下走上台前,用稚嫩而认真的动作演绎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的意境,赢得阵阵掌声。每猜对一首诗,志愿者还会播放生动有趣的诗词动画小视频,让经典诗句在视听盛宴中悄然浸润童心。

图为“甲骨文探秘”课堂现场。新工科产业学院 供图
紧随其后的“甲骨文探秘”课堂更是将神秘的古文字带到了孩子们面前。二十名孩子被分成十组,每组抽取一个写有甲骨文字,如“鱼”“鸟”“山”。一名组员负责在黑板上“画”出这个古老的符号,另一名组员则需发挥想象力进行猜测。“这弯弯的像水波,下面有尾巴,是‘鱼’”!当小伙伴准确猜出自己画的是“鱼”字时,两位小朋友高兴地击掌庆祝,并获得了鼓励小奖品。通过“你画我猜”的趣味互动,抽象的甲骨文化变成了孩子们手中可触摸、可理解的历史密码,激发了他们对中华文明源头的好奇与探索欲。
美育润心:笔尖下的童趣与指尖上的魔法

图为简笔画课堂现场。新工科产业学院 供图
午后的课堂转向艺术与创造的天地。简笔画课堂上,志愿者在白板上画下一个个可爱的卡通形象。孩子们小手握着画笔,跟着志愿者的步骤,在纸上小心翼翼地描摹。从生疏的手法到逐渐成形的图案,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专注与成就感,笔尖流淌出纯真的童趣世界。

图为粘土魔法课堂现场。新工科产业学院 供图
粘土魔法课堂成为释放想象力与压力的乐园。五颜六色的粘土在孩子们手中揉捏、塑形,变幻出各种奇妙的小物件——憨态可掬的小动物、色彩斑斓的花朵以及想象中的恐龙。志愿者们俯身指导,耐心鼓励,孩子们则全情投入,相互展示着自己的“大作”,活动室内充满了创造的喜悦和轻松的笑声。
科普探奇:光影交织的智慧火花
“纸杯投影”科学实验课将活动推向了高潮。在志愿者们手把手的指导下,孩子们化身“小小科学家”,动手操作起来:小心翼翼地用剪刀为纸杯“开窗”,仔细地贴上绷紧的透明胶带作为“幕布”,再用马克笔在胶带上绘制自己喜欢的星星、太阳或小动物图案。当教室灯光调暗,手电筒的光束穿过纸杯,孩子们亲手绘制的图案瞬间被放大投射到墙壁上。
“哇!我的星星亮了”!惊喜的欢呼声此起彼伏。志愿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背后的科学原理——光的直线传播与遮挡形成影子。这堂生动有趣的实验课,不仅让孩子们体验了动手制作的乐趣,更是在他们心中悄然播下了探索科学奥秘的火种。

图为合影留念。新工科产业学院 供图
本次“七彩课堂”课程设计丰富多彩,有效满足了乡村儿童暑期陪伴与素质拓展的需求,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启迪智慧,在互动中传递关爱,在探索中激发潜能。接下来,莆田学院“E启成长”志愿服务队将继续依托“七彩假期”项目,拓展服务阵地,号召更多青年学子,投身乡村实践服务,以青春之我,书写青春担当。
(新工科产业学院 沈丹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