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从中医药文化宣讲到乡村产业调查,从数学公益课堂再到海岛资助政策宣讲……近日,我校各个学院正如火如荼开展暑期“三下乡”活动,学子们的身影遍布八闽,他们正以青春之名,深入基层,用脚步丈量大地,用知识服务群众,在火热实践中书写着精彩的青春篇章。
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:专业科普与实践调研

图为“青囊兴农”社会实践队队员为市民宣传中医药知识。马荣旭 摄
“常见中药材的鉴别方法是这样的……”在莆田龙桥街道,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“青囊兴农”实践队队员们化身“养生达人”,耐心向居民讲解药材功效、鉴别方法以及夏季防暑妙招等,同时发放中医药知识传单,耐心解答居民健康问题。现场最受欢迎的艾草锤体验环节,居民们纷纷亲身体验了传统养生的魅力,直呼“热乎乎,好轻松!”队员们还手把手教学,让居民们掌握艾草锤正确的使用方法,不少居民表示要将这份传统养生好物带回家中。

图为实践队成员在饲喂梅花鹿。黄雪欣 摄

图为实践队成员帮忙采摘油茶树果实。黄雪欣 摄
而另一边,在龙岩上杭官庄畲族乡,实践队其他队员在马家毅老师的带领下,走进梅花鹿养殖场和鼎丰油茶基地,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乡村产业调研之旅。队员们通过现场参观,亲自体验饲喂梅花鹿、采摘油茶果实以及聆听询问等方式,将课堂所学的“道地药材”理论与鹿茸采收标准、油茶成分分析等实践结合,现场记录养殖技术要点十余条,将概念转化为生动的实践认知。
数学与金融学院:“智趣课堂”进社区

图为“数字炸弹”游戏现场。
数学与金融学院的“满天星π计划”社会实践队携手“语润乡土,普语筑梦”乡村振兴服务队,在龙德井社区为孩子们打造了趣味十足的公益课堂。“数字炸弹”游戏让孩子们化身思维小侦探,在紧张刺激的“攻坚战”中,努力找出那个隐藏的“炸弹”,从而锻炼逻辑推理和数感;“普通话绕擂台”上,大家挑战含数字的绕口令,如经典的“四和十”,在计时赛和团队接力中提升口齿清晰度、普通话水平和语言逻辑能力。这堂“家门口的公益课”,既解决了双职工家庭、新业态从业者子女暑期看护难题,又让孩子们在快乐学习中提升了综合素养。
商学院:资助政策跨海登岛
连日来,商学院“南日交响 电商赋能”实践队成员奔赴在南日岛各个渔村里,他们用接地气的闽南语和“一对一讲解+集中答疑”模式,将国家助学金、奖学金、助学贷款等政策,生动转化为海岛生活场景的语言,切实打通国家资助政策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图为商学院实践队合照
宣讲中,针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村民,队员们巧妙用“政策图解+身边学子逆袭故事”,让资助政策更接地气;对行动不便的家庭,队员们跋涉崎岖小路,化身“移动政策站”,进行上门服务,确保“政策红利”精准覆盖每一户需要帮助的海岛家庭,为学子逐梦求学保驾护航。
当前,暑期“三下乡”活动正在进行,相信莆院学子将继续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,在躬耕实践中增才干、涨知识。
(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 数学与金融学院 商学院/信息综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