莆田学院推动形成“五个一”课程思政工作模式
莆田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,履行教师“教书育人”使命,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,结合不同课程特点、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,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,有机融入课程教学,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,持续推动形成“五个一”课程思政工作模式。
设立一个课程思政质量月。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把课程思政纳入学校质量月,把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建设、课程教学和学科技能竞赛。每年5月份,实施“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计划”。目前,每个学院已开展3次以上的课程思政交流研讨、设计比赛、督导观摩、经验总结等活动,共提交60余篇课程思政典型案例,引领带动每位老师同向同行,形成合力,深入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,让课程思政成为有情有义、有温度、有爱的教育教学。
举办一组课程思政培训。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践行教师“回归初心”育人使命,构建学校“三全育人”工作大格局,我校以“课程思政”教学培训为抓手,有效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,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。通过专家讲座、工作坊、沙龙等培训辅导形式,提高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和水平。截至6月份,学校已邀请华东师范大学、绍兴文理学院、福建农林大学课程思政专家开展5期“课程思政”培训会及多次校内课程思政经验交流会,参会教师累计2567人次,校内官网、教务处公众号报道8次。同时,利用周末组织辅导员、学生在学校易班上学习“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”,收看直播的学生共有427个班级16737人,收看率97.8%,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,实践中增感情,强化了“课程思政”成效。
立项一批课程思政项目。一是出台了《莆田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》,推进我校课程思政工作,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。二是征募课程思政建设团队。为了做早做实做细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和教学团队推荐工作,学校培育建设了106个有兴趣的、有责任的、有情怀的课程思政团队,引领带动全校推进课程思政。三是鼓励创新促教改。在校级教育教学教改项目中设“课程思政”专项,培育课程思政项目8项。开展课程思政项目建设工作,目前,拟建课程思政示范课105门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6个,参与教师累计超过300名。以项目为驱动,鼓励教师积极强化“课程思政”能力建设,将思政教育逐步融入到专业课当中,做到深入浅出,润物细无声。
开展一百场课程思政教研活动。一是建立线上教研室。首次要求所有教研室主任或课程思政团队建设负责人主持,每学期开展在线“课程思政研讨专题活动”100余场,探索“虚拟教研室”项目,实现信息技术与教研室活动的融合。二是探索思政“课程化”。将教师在“课程思政”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、课堂实施视频等材料上传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“某某教研室教研”课程的讨论模块或资料模块中存档,建立了101个“课程思政”案例库、18篇优秀案例,供同行、学生学习。三是宣传典型事例。在莆院教务处微信公众号推送柯力、陈培涵的撰写《思政课堂的“硬核操作”》和陈良英撰写的《护理学院 “如盐入味”的疫期课程思政》,把试点经验加以推广运用。
形成一项教学质量评价指标。让每位教师明确各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,编制2019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,作为教材讲义必要章节、课堂讲授重要内容和学生考核关键知识。新编制课程教学大纲近有2500余门,实现了课程全覆盖。同时,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,强化课程育人功能,将课程思政实施情况纳入《莆田学院听课评议表》,作为听课、学评教和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。引导教师把坚定理想信念的要求、做人做事的道理、道德法制的规范、民族复兴的责任和使命等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设计中,构建思政课、通识课、专业课“三位一体”的大思政格局,建立“课程思政”育人评价体系。